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1月20~2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举办的“2025年冬季柯达伊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获得了圆满成功,参训学员收获满满。培训后,学员们陆续发来学习总结。专业委员会择优分期予以刊登,本期为第2期。
萧慧婷——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在读
引言:
在为期四天的柯达伊教学研讨会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音乐教育的“觉醒之旅”。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观摩到互动体验,柯达伊教学法以其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特点,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教育之窗。以下结合学习内容与个人感悟,分享几点深刻体会。
一、重新定义音乐教育:从“技能训练”到“生命对话”
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是让音乐回归“人本”——它不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心灵的表达与情感的共鸣。
打破精英化误区:研讨会上,专家提到“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完整的人”。这句话颠覆了我过往对音乐课堂的认知。许多学生因“五音不全”被贴上标签,但柯达伊通过五声音阶起步、循序渐进的歌唱训练,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音乐表达的自信。
文化传承的载体:柯达伊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在匈牙利,童谣、民歌是教学的基础;这让我反思:怎样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如何将《茉莉花》《采茶舞曲》等民谣融入教学,值得深入探索。
二、方法论突破:让音乐学习“看得见、摸得着”
柯达伊教学法最令我想要学习的,是其将抽象音乐概念转化为具象体验的能力。
“身体即乐器”的智慧:工作坊中,兰迪导师让我们用手势(柯尔文手势)表现音高,用踏步感知节奏,用身体舞动感受旋律的流动。这种“全身心参与”的学习方式,让音乐从听觉扩展为触觉、视觉与动觉的多维体验。
游戏化教学的魅力:通过“节奏接龙”等游戏,复杂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音符,学生通过排列组合创作短句,既训练了创造力,又巩固了音程关系。
无伴奏合唱的启示:研讨会上课例展示的一场童声合唱示范让我热泪盈眶。没有乐器伴奏,孩子们纯净的歌声却和谐如天籁。这让我意识到,人声是最天然、最真实的音乐工具,而合唱教学不仅能培养合作意识,更是对“倾听他人”这一社会能力的塑造。
三、实践反思:本土化探索中的挑战与机遇
柯达伊教学法虽源自匈牙利,但其理念与方法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结合国内现状,我有两点思考:
1. 教材与资源的适配:匈牙利以本土民谣为教学起点,而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如何筛选兼具艺术性与文化代表性的民歌?
2. 教师能力的转型:柯达伊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音乐素养(如即兴伴奏、指挥能力)和灵活的教学设计能力。反观自身,我在视唱练耳、多声部训练等方面仍需提升。
四、行动规划:从课堂到更广阔的教育田野
未来,我计划从以下两方面践行柯达伊理念:
1.重构课堂设计:每节课以5分钟“音乐游戏”热身,逐步引入手势教学、节奏创编等活动,弱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的体验。
2. 报名柯达伊教学法线上工作坊,定期参与教师合唱团训练,提升自身音乐表现力与教学感染力。
结语:让音乐成为生命的礼物
柯达伊曾说:“音乐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人类精神的氧气。”此次研讨会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技艺娴熟的表演者,而是唤醒每个生命对美的感知力、对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世界的温柔共情。未来,我愿以柯达伊教学法为舟,载着学生驶向音乐的星辰大海,让每一颗心灵都能在旋律中自由生长。
彭颖——广东省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
作为一名在青少年宫专注于声乐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诸多维度上的显著差异,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缺乏统一且标准化的教学大纲。这一现状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诸多挑战,要求我们不断求索与创新,以期寻找到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模式。在青少年宫的声乐教学岗位上,我直面校外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着对教学方法探索与革新的热情。
柯达伊教学法,这一享誉全球的教育理念,虽早已如雷贯耳,但总觉得理解不够系统,也缺乏深入的实践指导,始终未能掌握其精髓。2024年末,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将于2025年1月20日至23日在中山举办一场深度研讨会。怀揣着对音乐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此次盛会,期许能借此宝贵机会,深刻领悟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要义,为我的声乐教学开辟新的视野与思路。
一、盛会启幕,专家领航探索之旅
研讨会在一场庄重而热烈的开幕式后正式拉开帷幕。匈牙利文化中心兰迪老师的精彩授课,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引领我们踏入了柯达伊音乐世界的奇妙旅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崔健老师专业的翻译,让兰迪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得以精准传达,这无疑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热身与声音塑造》和《合唱实践》等课程,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兰迪老师的授课,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探索柯达伊教学法的道路。
二、名家论道,智慧碰撞思维火花
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名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柯达伊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洪来老师以其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和工作坊。特别是《龙里格龙》和《班级合唱基础与进阶》等课例,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柯达伊教学法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独特价值。这些专家的分享,如同智慧的火花,点燃了我们内心深处对音乐教育未来的热情。
三、课例展示,互动研讨共促成长
课例展示环节,中山市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教师团队以生动的课例展示了柯达伊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这些课例不仅选材精妙、教法新颖,更在互动研讨中激发了我们的思考。特别是梁妮莎等五位老师的《接续性教学中小学低年段歌唱素材的运用》课例,通过巧妙的素材选择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看到了柯达伊教学法在低年段歌唱教学中的独特魅力。而钟璟老师的《春游》课例,则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策略,让我们对高年级音乐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课例的展示和互动研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更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四、创新实践,多元探索拓宽视野
在研讨会中,我们还学到了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孙婷婷老师的《柯达伊实验教材实践课例及双规课堂策略》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低年级音乐课中建立规则意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她通过生动的课例和详细的策略解读,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如何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融入规则意识,以提升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效果。而余卓敏与崔健老师的《低年级学生多声部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专题讲座和工作坊,则让我们对低年级多声部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多声部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创新实践的探索和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更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五、学习感悟,未来展望心怀憧憬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柯达伊教学体系的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它强调歌唱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重要性,注重用更高的艺术标准指导音乐鉴赏和表现,同时融合肢体参与音乐学习等优秀教学方法。这些理念不仅与我们当前的音乐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更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广更深地探索实践“接续式教学”,以及如何在深入研读音乐本体中发掘和运用音乐学习规律。这些学习成果不仅让我受益匪浅,更为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青少年宫的声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刁秋娟——广州新华学院本科在读
我是来自广州新华学院音乐系的在读大学生刁秋娟,很荣幸能够参加2025年冬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际研讨会。我初识柯达伊教学体系是源于大学教法课欧阳曦老师,是她为我打开通往柯达伊教法世界的大门。以下是我参加本次活动的学习心得与总结。
“音乐属于所有人”,我想这句话真的太好了。作为一名音乐专业学生,我愿将“音乐属于所有人”作为毕生信念,践行于未来。回想开幕式那天,众多陌生的面孔映入眼帘,却因共同的学习热情和对柯达伊教育体系的认同,显得格外亲切。这份奇妙的缘分,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好的事物是应该拿出来被大家学习与传播的。在兰迪老师的开幕式热身活动中,一段简单的五声音阶旋律让大家都平静下来并沉浸在学习中,卡农的多样变化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不同速度的运用让我意识到,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灵活地使用五声音阶旋律卡农,而不仅限于传统的延迟出现的形式。此外,兰迪老师对发声状态的关注也让我深受启发。即使在场的都是音乐教师或专业学习者,我们的“la”的音准仍存在偏差,更何况是学习音乐不久的学生的音准呢?在模仿兰迪老师拍打节奏的过程中,我想到这一环节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唱游教学——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
音乐教学应做到有数、有序、有效。研讨会上梁洪来老师讲的内容丰富深刻,需要我花时间慢慢消化。他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应从模糊感知逐步过渡到明确感知,尤其是学生s—m音程的掌握(概念教学绑定作品)。这让我重新思考了课前问好歌的设计思路。以往我设计的问好歌包含了完整的七个音,初衷是让学生在问好的同时练习音阶,但我忽略了他们的音准能力。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没有扎实的基础,学生难以一步登天。因此,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的核心应聚焦于音准、节奏、结构和音乐表现等深层能力,而非流于表面。此外,让学生背诵经典作品尤为重要,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音程难以掌握的情况,可以通过绑定作品来辅助音准训练,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学情分析乃教学设计之基,了解学生学情方能准确指定教学目标。梁洪来老师提到目标过高则难,过低则无趣。教师在教学中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要思考作品有什么教学点?我能教什么?学生能力允许教什么?最后确定教学点。比如,有时所学歌曲调太高时可以降调让学生唱,不宜用太多的腔体和颤音去示范演唱歌曲,而应追求自然、真挚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模仿。此外,每首歌曲都应深入挖掘其教学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精心选择教授内容,确保教学活动既富有挑战性又不失趣味性。
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但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培训中来自不同地区老师的示范课都值得我反复地去观看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很高兴我走进了柯达伊教学体系,未来的路希望能与柯达伊学会一起进步,祝愿柯达伊学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