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21日,由北京音乐家协会柯达伊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夏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市昌平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举行。
本次研讨会的学员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吉林、青海、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贵州、广东、海南、新疆、澳门等18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共有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和高校学生130名。
专业委员会段亮亮理事带领的昌平区音乐教师团队为本次研讨会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会前准备和热情周到的会中服务工作,得到了全体参会师生的一致好评。
8月15日上午9时研讨会正式拉开序幕,专业委员会梁洪来副理事长主持了开幕式。他首先代表专业委员会对各地赴京参会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邀请参会理事上台与大家见面,并作逐一介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有梁洪来、崔健、李磊、陈琪、张红梅;参会理事有包雪松、卢鑫、赵颖楠、闫丽丽、陈玉英、张晓阳、刘丽敏、尹俊林、赵丽云、卢晰、李珊珊、陈超、李润生、牛媛媛、胡云浩、闫茜茜、江锦秀、王建丽、谢殷婷、陶乐。
梁老师指出,本次培训是自2020年1月在京开展冬季培训后,时隔五年再度回到北京举办的一次盛会。当我们重聚在相同的培训地点,不禁感慨这5年里的人事变迁:专业委员会首任理事长——我们敬爱的杨立梅老师因病离我们而去;3年疫情环境下我们开拓了网络培训阵地;专业委员会的队伍越发壮大并紧密团结;随着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大地上更广泛深入的实践研究,在柯达伊国际研讨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实践者分享的声音……
七天里,24名国内外幼儿园、中小学及高校教师参与授课,培训总时长2520分钟(56学时)。
本次培训课程内容异彩纷呈,既有匈牙利专家传授柯达伊教学法在该国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又有中国教师分享他们在不同城市和农村的各领域、各学段实践柯达伊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和理论总结;既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歌唱实践体验,又有结合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开展的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训练;既有关注学习开展之初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讲座,又有展示如何让学生能力接续而上的教学工作坊;既有对前辈们为着理想向柯达伊教育体系上下求索的历程回溯,又有我辈同仁继承使命奔赴山海的苦乐甘甜。
精彩回顾
匈牙利罗兰大学在读博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崔健老师通过专题讲座,从第一代中国柯达伊学者杨立梅、汪培元教授的学术探索与传播之路出发,简要介绍了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
现任匈牙利布达佩斯柯达伊•佐尔坦音乐学校副校长的Walter Judit老师通过大量的教学素材,系统地介绍了匈牙利1-8 年级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并带领学员亲身体验“以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昌平区前锋学校都兰老师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学员们演唱内蒙古乌拉特宴歌《天鹅》。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数字音乐专家舒泽池老师以《与柯达伊相伴而行》为题开展讲座,剖析了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内涵,同时介绍了“音乐与人”的基本内容:“两个特点”和“三个层次”,提出了“每个人的音乐”和“音乐伴随终生”的目标,论证了“音乐应当属于每个人”和“音乐能够属于每个人”的路径。舒老师激励与会者: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重重障碍,我们与柯达伊相伴而行,一定能相互学习、相互鼓舞,不断前进。
北京一零一中学未来科学城学校的戴锐老师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带领学员学习、精修,使原为器乐曲的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最终以阿卡贝拉这一独特的声乐表现形式呈现在闭幕式的结业考核中。在戴老师指导下,学员们通过和声构建、器乐音色模拟、多声部协作等方式学习如何丰富人声表现,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阿卡贝拉的纯人声之美,多声部的和谐之美,还有其背后蕴含的古典音乐之美。
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梁洪来老师首先提出的一连串思考题“看到一首作品的乐谱,或听到一段旋律,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与没有接受过高校音乐训练的普通人比较,有什么不同反应呢?与其他音乐术科同行比又有什么不同反应?”引发了参训者的深思。接着梁老师在他题为《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的专题讲座中,用具体的课例和细致的教法,剖析了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其他音乐工作者在音乐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上的区别,指出音乐教师看到音乐作品的反应,既应体现分析对象的音乐属性,更需体现讲授者的专业属性。
李斯特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的Lánczky Edit老师的《合唱实践》工作坊,让学员在有趣高效的互动游戏中,亲身体验运用柯达伊教学法提升合唱技能的方法策略。
姚凌凌老师在题为《人生不设限》的讲座中,分享了她荣休后到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柯达伊音乐研究院留学的励志经历。
马宏波和崔峥老师作题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以小、中班歌唱活动为例》的专题讲座。
曾锦秀老师作题为《柯达伊教学法在幼小衔接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的论文宣读。
闫茜茜老师作题为《柯达伊教学体系在农村小学的探索之路》的专题讲座。
黄琦玲老师作题为《基于柯达伊教学理念下小学高段班级合唱的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
谢殷婷老师作题为《小学中低学段音乐课堂规则意识的建立实践》的专题讲座。
刘佳蕾老师作题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能力接续》的工作坊。
王琛琛老师作题为《柯达伊理论引领下的小学阶段教学活动设计》的专题讲座。
张红梅老师作题为《“柯学育人、准确歌唱”柯达伊教学合唱成果点滴》的专题讲座。
杜琳、戴锐、罗曼三位老师共同完成题为《大单元“接续式教学”实践》的工作坊。
卢鑫老师作题为《五线谱认知中的迭代模型暨音符本位(可移动 do) 唱名法(上) 的乐器教与学实践——以键盘为例》的专题讲座。
陶乐老师作题为《<唱脸谱>中的字儿、气儿、劲儿、味儿》的工作坊。
刘强平老师作题为《当简单遇见创意:一条旋律的N种可能》的工作坊。
李秋红和谢倩倩两位老师共同完成题为《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民歌作品中的教学与应用— —以<天鹅>为例大单元设计与实践》的工作坊。
本次培训呈现出以下特点:越来越多的理事和会员参与到讲课分享之中;随着实践者的增多和实践领域的拓展,越来越多的本土化教学经验正在涌现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越来越得到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使用和开发,优秀、经典、典型的西方音乐作品被更好地利用,作为提高我国学生核心音乐素养的教学材料;柯达伊教学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严谨的教学逻辑正对中国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行为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
研讨会前后、会上会下,参与者的学习和讨论热情持续高涨。无论闻道先后,他们或虚心请教、或倾囊相授、或提问共研,研究的话题时而天高地远、时而对靶释箭,既有越辩越明的常见难题,更有发人深思的待解新知。
七天的研讨会,参会学员不但没有一丝倦怠的感觉,反而更觉革命的斗志愈发豪迈激昂!大家都纷纷表示,研讨会课程信息量巨大,实操空间广阔,高度具象了真实、有趣、高效、接续的音乐课堂。更有初次参加研讨会的老师表示,从未如此刻一般渴望着开学、渴望着马上回到校园,将本次研讨会所学的新招高招,一一付诸实践的课堂。
研讨会闭幕式上,梁老师组织大家高歌长调、合唱短曲,为研讨会献上了一份让人赏心悦耳的答卷。
《On the Moor》
《G大调弦乐小夜曲》
《天鹅》
当梁洪来老师宣布“2025年夏季柯达伊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到此结束,我们2026年冬季培训再见!”时,全场响起了依依不舍的掌声。大家感觉归去时都已行囊满满、充满力量,并开始期待下一次能带着更多的好消息回归、回馈、共享、共研。